券商员工违规炒股遭快速处罚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监管趋严
监管迅速出击,违规炒股行为受严惩
在证券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湖南证监局官网于4月24日发布了一则罚单,针对证券从业人员陈佳友的违规炒股行为。此次处罚速度之快,显示出监管机构对于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陈佳友在2025年2月25日之前存在使用他人名义开立证券账户并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从违规行为被发现到罚单发布,仅间隔58天,堪称“闪电罚单”。
监管效率提升,处罚趋向短平快
此次罚单的迅速落地,反映了证券从业人员监管趋势的转变,即从长周期监管向短平快转变。监管机构正着力提升处罚效率,确保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据易董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118张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监管罚单,涉及18家券商。进入2025年4月,违规炒股行为的罚单依然不断出炉。
违规炒股行为普遍存在,监管措施多样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并非个案,而是在行业内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2024年以来,监管机构持续采取多种措施打击违规炒股行为,包括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券商内部自查自纠,各证监局开展专项现场检查,以及在券商文化建设自评中对涉及员工违规炒股严重的情况予以扣分处理。
证监会强调依法打击违规炒股
证监会曾明确表示,将制定依法从严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压实机构主体责任,督促证券公司强化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落实全员合规管理,实现对各分支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一体化垂直管理。各证监局将开展专项现场检查,完善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规则,督促机构健全投资申报、审查、监控、惩戒等内控制度,完善投资行为管理机制,进一步堵塞证券从业人员监管制度及执行中的漏洞。
合规管理是防范违规炒股的关键
违规行为的分析显示,业内人士违规交易股票的方式繁多且隐蔽,包括利用他人账户炒股、私下接受客户委托进行股票交易、委托他人代为炒股,尤其是利用亲属账户等违规手段。受罚人员涵盖了从基层客户经理到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包括合规和风险控制人员。行政处罚、发出警示函、监管谈话以及责令改正等措施较为常见。大多数罚单采取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同等金额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双倍罚款”的方式,部分案例的罚没金额高达数千万元,并且可能会附加市场禁入等处罚措施。
违规炒股查处体系日益完善
为精准打击违规炒股行为,弥补证券行业在合规管理方面的漏洞,有关券商对违规炒股的查处已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认定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点:
多维度比对账户操作:重点核查手机号码、设备信息、网络IP地址、信息传递等,锁定证券账户的实际控制和操作者是从业人员。对于多客户的情况,还会核查同址、交易趋同。
穿透核查资金往来:即使证券账户资金未直接打入当事人本人账户,但最终经他人账户转回本人账户的资金转入他人账户,或资金被用于当事人本人消费,如被用作消费或偿还借款等,均有被穿透核查的风险。
追溯历史久:监管追查不局限于近期行为,即使是多年前的违规行为,一旦被监管发现,也会被查处。销户、销号、换设备等手段不能抹去历史客观事实。
认定严格:即使未获取收益分成或报酬、即使投诉纠纷处置达成和解、即使反映经济困难,仍不影响违规事实认定,也不会免除处罚。
综上所述,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行为的监管正变得越来越严格和高效,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监管机构和券商需共同努力,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