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背后的真相: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是否失灵?

股指期货 2025-07-19 4118
破发潮背后的真相: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是否失灵?  量化投资 量化交易 破发 市场情绪 投资者 A股 港股 美股 二级市场 第1张

破发潮背后的真相: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是否失灵?

一、什么是“破发潮”?

“破发”是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而“破发潮”则指一段时间内多只新股集中破发的情况。近年来,A股市场频繁出现破发潮,引发投资者对IPO定价机制的质疑——新股发行价是否被高估?定价机制是否失灵?

二、新股定价机制如何运作?

1. 注册制下的市场化定价

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新股发行逐步从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定价更加市场化。主要流程包括:

  • 机构询价:主承销商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如公募、保险、私募等)征集报价。
  • 剔除高价:剔除报价最高的10%部分,剩余报价加权平均后确定发行价。
  • 市场化博弈:理论上,机构基于公司基本面、行业估值、市场情绪等综合定价。

2. 定价影响因素

  • 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成长性、行业地位等。
  • 市场情绪:牛市时报价激进,熊市时保守。
  • 机构博弈:部分机构可能“抱团压价”或“盲目跟风”。

三、为什么会出现破发潮?

1. 定价过高:市场情绪推升泡沫

  • 牛市溢价:在行情火热时,机构乐观情绪推高报价,导致发行价偏离合理价值。
  • 行业炒作:热门赛道(如新能源、芯片)的新股易被过度追捧,上市后估值回归。

2. 市场环境变化

  • 流动性收紧:货币政策调整、外资流出等因素导致市场资金减少,新股承接力下降。
  • 二级市场低迷:大盘下跌时,新股破发概率显著上升。

3. 定价机制缺陷

  • 机构报价趋同:部分机构为避免“出局”,报价集中在某一区间,导致定价失真。
  • 散户被动接受:散户无法参与询价,只能接受既定发行价,缺乏制衡机制。

四、定价机制真的失灵了吗?

1. 失灵论:市场调节功能受阻

  • 定价偏离价值: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上市后必然回调。
  • 机构利益冲突:承销商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联,可能倾向于高价发行。

2. 未失灵论:市场自我修正的体现

  • 破发是正常现象:成熟市场(如美股港股)破发率约30%,A股破发反映市场化进步。
  • 倒逼理性定价:破发潮促使机构更谨慎报价,长期看有利于定价合理化。

五、如何优化定价机制?

1.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 强化招股说明书风险提示,避免过度包装。
  • 要求披露机构报价明细,减少“暗箱操作”。

2. 引入更多定价约束

  • 设置市盈率上限(如不超过行业平均的1.5倍)。
  • 试点“荷兰式拍卖”等多样化定价方式。

3. 完善投资者保护

  • 对频繁破发的保荐机构加大问责。
  • 允许散户参与询价,提高定价公平性。

六、结论:破发潮是市场化进程的阵痛

新股破发潮并非单纯定价机制失灵,而是市场化改革中的必然现象。短期看,高定价和情绪化报价导致破发;长期看,市场会通过自我调节走向理性。未来需平衡市场化与监管,让定价机制更科学、更公平。

证券低佣开户,万一免五 | 量化资讯与技术网
深度分析:行业龙头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 上一篇 2025-07-19
新手入门:如何利用股指期货交割日进行交易?
下一篇 » 2025-07-19